第三十二回 鬼話舊事 僧吐冤情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捕妖客師徒殺至鬼店,你見這師父:
額似搓板皺紋積,蚯蚓條條在上簇;
臉面滿生老人斑,猶如只只蒼蠅落;
眼袋重垂顯睛小,鼻梁高挺兩翼收;
嘴大可比鮎魚口,胡須較那拂塵長;
頭頂高挽牛髻子,於身灰布一件袍;
青褲搭配白筒襪,雲鞋對雙像筆洗;
腰懸師刀墜銅錢,紫光葫蘆挎另邊;
虬龍杖持在手上,取材武當萬壽藤。
巴鐵有師父撐膽,精神張露。撞進門之後,大呼:“鬼兒們,你爺又回來了,速些受死。”店主人點指其喝道:“你這莽夫,之間無冤無仇,何要心起殺念,一味惡仇相向,必對我等趕盡殺絕而至滅銷才算?欺我等特甚也。不管你搬請而來多少援兵,又是誰者,又高強到哪裏,我們奉陪到底,對抗到底。”巴鐵道:“劫數已至,死到臨頭,爾還這麽橫氣。終不脫一滅,爾等就伏趁早。”鬼眾大怒,將凳子劈擲。巴鐵一邊躲閃,一邊上撲,揮劍劈斬鬼兒。而他那師兄,名孟寶,得師之命,將一根拷鬼棒,來助力於師弟。
面對捕妖客,一班鬼兒毫無懼色,奮己所能而與爭鬥。這大堂之內打亂了套,物殘器碎,狼藉一片。鬼兒們為了自保,顧不一切,拼上了。反倒壓制住了兩名捕妖客,致令頻頻吃虧。那老師父一瞅,七竅生煙,一邊罵徒弟們不爭氣,一邊痛恨鬼兒們逞強。他大呼一聲:“兩個無用的東西,還不趕緊給為師退下。看為師怎樣施展手段,伏制鬼客。”巴鐵、孟寶都給打熊了,面腫身紫,痛不堪言,巴不得退下場呢。聽師父一喚,忙不疊退身。
老師父叫道:“一班鬼客,不去陰曹地府,卻停留陽世而違反常循,不知心存何等不良不軌企圖。若不將你們早加斬滅,勢必造害。趁早不趁晚,斷患於萌芽,防火於未燃。教你們領受你家佑星天師(也不知他這天師之號是誰封的)的厲害,就伏來。”鬼眾哪裏管你什麽老師父、小徒弟,只要危害到了自己,照“砍”不誤。將各種物什隔空而攝,轉而撲擊這位佑星天師。老師父並不驚慌,操術法,反致來物停滯。繼而突然回擊,而向鬼眾。鬼眾即有仨倆被梟翻,發聲痛號。
老師父真不愧老師父,明顯高過徒弟。將手一拍葫蘆,內中吐出華光,霎時而現一張法席。法席於空一飄一過,群鬼皆軟。隨之,法席一卷,將鬼眾近收其中。法席縮小,而若卷餅。實則,這法席也是黍面所制,煎餅一張。鬼眾被禁於內,號而難出。巴鐵道:“師父,您今日又得好口福了。”老師父點頭道:“為師可是有段日子未得啖鬼耳。”將卷餅送向大嘴,欲加食之。
卻這時,猛聽一聲斷喝:“休得濫戕無辜,那匹夫住手(更是住口)?”師徒三人大驚,循聲觀來。一條身影,出現堂內。卻還是一名女子,生相美麗但不妖媚,秀氣而不嬌柔。外張颯爽英姿,絕非平常之婦。老師父喝道:“婦人為誰?安敢阻攔本師啖鬼?”
來者非別,正是銀蟾。她憐於諸鬼受難,忿於捕妖客不分善惡而傷害無辜,因此才會毅然挺身而出,阻止捕妖客有失道理的行為。她道老師父:“我不過普通民婦一名,你無須曉知名甚。店人雖為鬼眾,但非厲鬼、惡鬼,無心而有心,有一顆善良之心。方便行客、路人,任勞任怨,不計報酬。你們卻要無端傷害他們,道理安在?”老師父尚未言什麽,巴鐵在旁怒道:“婦人,你不管好自己,卻存那閑心而管不幹自己之事。還要替鬼兒們鳴冤,打抱不平,你是不是想尋倒楣?那樣,爺便予以成全。”面對一名婦人,他倒神氣起來,將寶劍沖銀蟾亂晃,示以威嚇。
銀蟾生來十分痛恨這類欺軟怕硬的徒輩,有心給予這廝教訓。小施手段,即令寶劍不為巴鐵所控而向後去,貼到了他的脖子上。隨之,向上一劙。好嗎,一只耳朵掉了。疼得巴鐵丟掉寶劍(這時銀蟾已然收了術法),手捂創處,連蹦帶叫。“啊,”老師父大驚,尚未其他反應呢,突然一條棒子實實梟到了他的右臂之上。大痛,手上的卷餅落地。不知乃為銀蟾操控他那另一名徒弟孟寶,砸來這一記棒子。老師父怒視孟寶:“你幹什麽?”孟寶吱唔道:“我也不知道怎麽就……,胳膊好像不聽自己使喚,有股外來力量操縱。”而這時,銀蟾攝取卷餅到手,抖而群鬼現身。鬼眾蒙蒙睜睜,不明白發生了什麽。銀蟾教他們退避,自己來對付捕妖客。
那老師父悟到了兩事突發的因由,點指銀蟾,“好婦人,還是一個會法術的,非巫即妖。本師收了你。”操葫蘆,要收銀蟾。銀蟾念頭、反應、動作均比他要快得多,撮弄巴鐵所丟掉的寶劍飛起。貫足了力量,“撲”地,橫裏將葫蘆貫穿搠透,險些傷到老師父的手。看來,這法器也實屬平常。老師父魂兒差點飛了,繼而疼得肝顫,心疼他自己眼中的所謂上器。他沖銀蟾叫道:“好婦人,行以陰術,令本師現眼丟人。本師絕不輕饒於你。”怒忿之下,揮舞“仙”杖,以擊銀蟾。銀蟾已然通過之前的試驗,識出這老師父沒有啥高明之處,不須重視。周旋片時,她猛然一招“浪子踢球”。這腳來得迅疾而兇狠。老師父沒能躲開,中招在腹部,飛跌而出店門。肚子好懸放了炮。他那兩名徒弟,趕緊跑來攙扶。銀蟾怒叱道:“還不快滾?但作停留,但再打本店主意,當心姑奶奶將你們打成對半鬼兒。”師徒三人不敢還言,倉皇而去。
見銀蟾擊走捕妖客,鬼眾心放,齊伏而拜謝。銀蟾忙請他們快起,稱小事一樁,不值得謝。雙方親近,若於一家人。銀蟾乘機想要消解疑問,弄清楚這鬼店之來歷,又鬼兒們何以會停留陽世而未赴冥界。鬼眾也不隱瞞,娓娓道來。
原來,在大半年之前,福興客店夜遭賊劫。店家、客人男女老少多達十七、八口,慘遭橫禍,全被殺了。這家客店向來紅火,若非近來天氣不好,陰雨連綿,路客少些,怕是罹難者會更多。一班陰魂淒淒慘慘戚戚,痛哭悲號,久久不肯遠離屍軀,赴那陰間。前來拘索鬼魂的陰吏有些不耐煩,生拉硬扯,連罵帶打,強迫令去。
恰有九宮山瑞仙宮之主雙環道長夜裏出神閑游,至於這間,為怨氣所阻。鬼魂本就死得夠冤屈的了,還要受此非難,道長有些於心不忍。他請陰吏勿要對屈死鬼如是動粗。陰吏也會認人,見這位盡管屬於出神,算是魂魄,但不同尋常。所以,不敢得罪與冒犯。道長勸慰一班鬼魂,死後便當去陰司,早些轉世投胎,重還陽世。有屈有冤,可訴閻羅,請為做主並報恨。惡人、兇手終有一天會得報應。但是鬼兒們還是不肯去。自己在陽世活得好好的,也挺快樂,不甘心便這麽走了。再者,陰司遛一遭,須經歷一些關口。陰世陽世怕是一般黑,你知那邊會否重重刁難?聽說,也要奉好處打點上下。又說了,轉世投胎,知來世會是什麽樣子?投一個好胎還好,落於富貴人家可有的享受。但要投在窮困人家呢,不如前世,豈不虧也?
陰吏怒叱之胡言亂語。道長道鬼眾,不去投胎,便四處游蕩,也非長久之計。鬼眾認之真道,求乞幫忙。請他運用法術,將自己重新打回、打入本殼而覆生。但此請為道長拒絕,術法絕不可以隨意施行。但行,有違天循,自己怕會遭致神靈之譴。有鬼兒言,傳說中三壇海會大神哪咤魂附蓮花而還陽身,莫如也試驗一回。道長搖頭,言說哪咤乃天生神聖,並非凡人,故而他還身可成,而常者萬萬不能耳。辦法也不是沒有,但時間久些,過程也覆雜,需要鬼兒有耐心。鬼眾稱,只要是辦法,就好,不妨一試。道長言,需要鬼眾從此多多行善積德,或三年或五載,逐步陰體趨變陽身,血肉漸生,日加充實豐滿,便可重新立世。但又重新申明,時久,難忍耐也。自感等不急的,還是隨陰吏去為好。
鬼眾一聽,部分自覺耗不得,無奈步上黃泉路。而願意留下的,心念也各不相同。道長眼內不揉沙子,瞧出,內中有幾個因為平時做過一些壞事而不敢去陰司。知道那邊會論你生前是否造孽、悖理並輕重與否,待遇不同。做了缺德事,必遭刑罰,以為報應。那折磨,不是誰都能承受得了的。指望這類人端正自己,改過自新另走善路,以良行而救贖自己,一個字——“難”。即便初始或會好些,但很難堅持下去。且之善僅乃暫時,非出本心。即便有一天還得陽身,是否延續善行而不會還原本來面目,無法預估。而不能還陽身,幽魂亂蕩亂逛,出於內心的不平衡,或會作祟、作惡,危害陽間。從而,變成餓、惡之鬼。在將來某一天,也許要為正士所斬滅。所謂,一飲一啄,皆有定數。這並非道長所要看到的。莫如教這類鬼兒還是去地獄,走上一遭,輪回重生,或還會造就一個好人哩。因此,擇生前良善者而留之,店家全部並三名客人。
店家平素熱情待客,不以貧富區分,而是等同視之。且買賣公平,菜品、酒品上佳,足份且價廉。福興客店具有極好的口碑。道長道這班鬼兒:“你們莫如依舊操店下去,放利於路客,即為善行也。”由此,一班鬼兒繼續維持客店生意。也由此,本店變成了鬼店。為了行善,避免殺生,也所以才會只有素菜而無葷菜。至於所需資金,店家在地下埋藏有一些,未被盜劫。三五年免費供客,足夠。道長以朱筆在每一鬼兒的心口處畫了一個心形,加上一個符號,便於聚化血肉,早還陽身。又可以鎖住陰氣,免之浸淫陽人。贈傘幾把,可持而走於暴日之下而不傷鬼身,主要是為了平常外出購置材料。當然,材料請外邊送進也是可以的。
道長惡於殺店的賊人,而趁之再次尋找到目標並作案之時,運用術法致軟他們。從而,一班賊眾遭鄉人捕拿,送於監中。最後,獲判死罪,掉了腦袋。道長將賊眾所掠奪的錢財,悄然拿了一部分,饋贈店家,用於日常周轉。說周轉,實則全賠而不賺。一班鬼兒對於道長感激不盡。秉之願,持己願,從此這鬼店便開將下去,至於今日。初始,客莫敢投。但隨著名氣、名聲的大起大漲,路客便趨之若鶩。
銀蟾聽了鬼眾的介紹,恍然大悟。原來,裏頭還這麽一段隱情。
次日平明,銀蟾並丈夫白中玉辭別鬼店,繼續自己的行程。由打富江匯入江水之點——富池口而乘船,向江水下流走上一段。在武**鎮登北岸,覆轉旱路。聽說當地寺廟眾多,其中有一所著名的石佛寺,不妨前往一拜神佛。
夫婦正走著,卻見到有一班差役押解著多名和尚,也正行進。差役對和尚們毫不客氣,動輒打罵。和尚們則有的沈默,有的哭泣。好似用過刑,個個衣衫染血,走路踉蹌。銀蟾不禁納悶,這麽些和尚,到底犯了什麽罪過?
至於一處湖泊邊,差役指指點點一番,和尚們喏喏一陣。隨後,這夥人轉身欲去,自是回頭路。但突然有一名老僧掙脫開差役,“噗通”,投入湖泊之中。其他和尚一見,高呼:“方丈。”聲音中見出無比悲痛。但見老僧掙紮了幾下,沈浮幾遭,便落了底,再不見身影。這不是逃跑,而是自殺。可以看得出,老僧並不會水。差役們並沒施救,而是恨恨罵道:“這可惡的禿驢,畏罪自殺,死了也該。”押解其他一班和尚去了。
老僧隨後為銀蟾救起。溺水時間不長,還有的救,轉醒過來。但是老僧非但不感激恩情,反而埋怨恩人:“你為何要救我呀?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。”銀蟾道:“能活下去,何必要去死呢?”老僧道:“你這位女施主哪裏知道,無我活生之路耳,終歸一個死呀!”銀蟾問:“這話怎麽講?”老僧道:“一言難盡,也不妨吐上一吐,告訴於你。我們一班寺僧蒙受了天大的冤屈,無處可訴、無處可伸呀!”敘述事情。
老僧正是銀蟾並白中玉要去的石佛寺的住持方丈貞德長老。就在昨天,突然有官差闖入寺內,將這位長老並在寺全部和尚捉下。因由是,一班和尚謀財害命。謀害了前往江西南安府南康縣上任的新任知縣農炳忠,殺命八條。寺僧雖大呼冤枉,否認參與此案,但官家不認這個,押到縣衙門過堂審訊。這不禍從天降嗎?謀財害命的事情,自己何曾做過?到得堂上,知縣喝令諸僧交代罪行。和尚們實言沒幹過,招得什麽?沒的招呀!難道教編一個?這不沒罪找罪?官家見你無招,遂大刑伺候。這是慣用的一套,將諸僧挨個兒刑罰。但初始,一樣無的可招。一旦招了,接下又怎麽述說這作案經過?那遇害的農知縣的確在本寺寄宿過不假,但自己萬沒害他。
知縣方君宇見無招,教傳證人。證人上堂,諸僧明白了自己是怎麽被扯進案子的。這證人也同樣是一名和僧人,法號慈生,比較年青。長得白白凈凈,模樣挺好。他也是石佛寺上的和尚,前一年方剃的度,未知入寺的真實原因。慈生稱,自己親眼所見,又有哪幾名寺僧參與謀殺農知縣的案件當中。但是,被提僧眾們對此表示質疑。因為慈生不學好,前時在外頭勾搭人家的老婆。那家男人找到廟上問罪。住持貞德長老大怒,依照寺規,重重責罰了慈生一頓。而後,逐出山門。可設想,是這廝懷恨在心,捏造事實,誣告寺眾,行加報覆。但是,官家不理會這茬,只認準了寺僧犯罪。不招,好辦,接著用刑,動酷刑。看你終了屈服不屈服,有招無招。一班和尚有口莫辯,被折磨得皮開肉綻,難承其苦痛。最後,挺刑不過,被迫招認是自己犯罪。見財起意,謀害了農知縣一行人等。
方知縣又問,事後如何處置的屍體。諸僧答,埋了。方知縣將驚堂木一拍,怒道:“沈屍於水,怎麽言埋了?”諸僧忙順之而答:“是,是沈屍於水。”方知縣再問:“沈於什麽地方?”諸僧面面相覷,又哪裏知道沈屍何處?方知縣覆拍驚堂木,喝問:“是否沈屍距寺十多裏外的武山湖?”諸僧只能答“是”。方知縣又問及所劫財物及車馬何去,諸僧答財物收入寺房,車馬用於運載屍體之後,予鞭任自哪去。
方知縣錄完口供,將一班和尚(沒有被慈生指認的和尚不在其列,已經放去)羈押。轉過天來,教縣丞前去石佛寺起“贓”。另教捕頭押解人犯,去確認沈屍場所。這不過走一個過場。僧眾不知地點,會有官家給你指呀,“是這兒不?”諸僧只能答“是”。不承認,還得遭罪。銀蟾之遇,正是在確認沈屍地點。
貞德長老內心極度悲傷,也可說悲憤。遭此磨難,實屬不幸。餘外,還背上了賊的惡、臭名聲,也令古寺遭封。這教自己如何有臉存在世間?冤無可訴,到頭難免項吃一刀,還不如早些死掉而幹凈,也少歷幾日磨難。因此,他才會投水自盡。
銀蟾聽了貞德長老之述,義憤填膺(看出,老僧不像是說謊言誑語),“那糊塗官,不,不能算是糊塗官,而是混蛋官。如此武斷辦案,屈打成招,制造冤假錯案,草菅人命,天理難容。”對於寺僧遭受不白之冤,深表同情。有心替和尚們洗刷冤情而還清白與公道,但又該如何做呢?首要,查出真正的兇手,然這絕非易事。
卻此時,猛聽得那邊人聲嘈雜。未知發生何情,且聽下回分解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額似搓板皺紋積,蚯蚓條條在上簇;
臉面滿生老人斑,猶如只只蒼蠅落;
眼袋重垂顯睛小,鼻梁高挺兩翼收;
嘴大可比鮎魚口,胡須較那拂塵長;
頭頂高挽牛髻子,於身灰布一件袍;
青褲搭配白筒襪,雲鞋對雙像筆洗;
腰懸師刀墜銅錢,紫光葫蘆挎另邊;
虬龍杖持在手上,取材武當萬壽藤。
巴鐵有師父撐膽,精神張露。撞進門之後,大呼:“鬼兒們,你爺又回來了,速些受死。”店主人點指其喝道:“你這莽夫,之間無冤無仇,何要心起殺念,一味惡仇相向,必對我等趕盡殺絕而至滅銷才算?欺我等特甚也。不管你搬請而來多少援兵,又是誰者,又高強到哪裏,我們奉陪到底,對抗到底。”巴鐵道:“劫數已至,死到臨頭,爾還這麽橫氣。終不脫一滅,爾等就伏趁早。”鬼眾大怒,將凳子劈擲。巴鐵一邊躲閃,一邊上撲,揮劍劈斬鬼兒。而他那師兄,名孟寶,得師之命,將一根拷鬼棒,來助力於師弟。
面對捕妖客,一班鬼兒毫無懼色,奮己所能而與爭鬥。這大堂之內打亂了套,物殘器碎,狼藉一片。鬼兒們為了自保,顧不一切,拼上了。反倒壓制住了兩名捕妖客,致令頻頻吃虧。那老師父一瞅,七竅生煙,一邊罵徒弟們不爭氣,一邊痛恨鬼兒們逞強。他大呼一聲:“兩個無用的東西,還不趕緊給為師退下。看為師怎樣施展手段,伏制鬼客。”巴鐵、孟寶都給打熊了,面腫身紫,痛不堪言,巴不得退下場呢。聽師父一喚,忙不疊退身。
老師父叫道:“一班鬼客,不去陰曹地府,卻停留陽世而違反常循,不知心存何等不良不軌企圖。若不將你們早加斬滅,勢必造害。趁早不趁晚,斷患於萌芽,防火於未燃。教你們領受你家佑星天師(也不知他這天師之號是誰封的)的厲害,就伏來。”鬼眾哪裏管你什麽老師父、小徒弟,只要危害到了自己,照“砍”不誤。將各種物什隔空而攝,轉而撲擊這位佑星天師。老師父並不驚慌,操術法,反致來物停滯。繼而突然回擊,而向鬼眾。鬼眾即有仨倆被梟翻,發聲痛號。
老師父真不愧老師父,明顯高過徒弟。將手一拍葫蘆,內中吐出華光,霎時而現一張法席。法席於空一飄一過,群鬼皆軟。隨之,法席一卷,將鬼眾近收其中。法席縮小,而若卷餅。實則,這法席也是黍面所制,煎餅一張。鬼眾被禁於內,號而難出。巴鐵道:“師父,您今日又得好口福了。”老師父點頭道:“為師可是有段日子未得啖鬼耳。”將卷餅送向大嘴,欲加食之。
卻這時,猛聽一聲斷喝:“休得濫戕無辜,那匹夫住手(更是住口)?”師徒三人大驚,循聲觀來。一條身影,出現堂內。卻還是一名女子,生相美麗但不妖媚,秀氣而不嬌柔。外張颯爽英姿,絕非平常之婦。老師父喝道:“婦人為誰?安敢阻攔本師啖鬼?”
來者非別,正是銀蟾。她憐於諸鬼受難,忿於捕妖客不分善惡而傷害無辜,因此才會毅然挺身而出,阻止捕妖客有失道理的行為。她道老師父:“我不過普通民婦一名,你無須曉知名甚。店人雖為鬼眾,但非厲鬼、惡鬼,無心而有心,有一顆善良之心。方便行客、路人,任勞任怨,不計報酬。你們卻要無端傷害他們,道理安在?”老師父尚未言什麽,巴鐵在旁怒道:“婦人,你不管好自己,卻存那閑心而管不幹自己之事。還要替鬼兒們鳴冤,打抱不平,你是不是想尋倒楣?那樣,爺便予以成全。”面對一名婦人,他倒神氣起來,將寶劍沖銀蟾亂晃,示以威嚇。
銀蟾生來十分痛恨這類欺軟怕硬的徒輩,有心給予這廝教訓。小施手段,即令寶劍不為巴鐵所控而向後去,貼到了他的脖子上。隨之,向上一劙。好嗎,一只耳朵掉了。疼得巴鐵丟掉寶劍(這時銀蟾已然收了術法),手捂創處,連蹦帶叫。“啊,”老師父大驚,尚未其他反應呢,突然一條棒子實實梟到了他的右臂之上。大痛,手上的卷餅落地。不知乃為銀蟾操控他那另一名徒弟孟寶,砸來這一記棒子。老師父怒視孟寶:“你幹什麽?”孟寶吱唔道:“我也不知道怎麽就……,胳膊好像不聽自己使喚,有股外來力量操縱。”而這時,銀蟾攝取卷餅到手,抖而群鬼現身。鬼眾蒙蒙睜睜,不明白發生了什麽。銀蟾教他們退避,自己來對付捕妖客。
那老師父悟到了兩事突發的因由,點指銀蟾,“好婦人,還是一個會法術的,非巫即妖。本師收了你。”操葫蘆,要收銀蟾。銀蟾念頭、反應、動作均比他要快得多,撮弄巴鐵所丟掉的寶劍飛起。貫足了力量,“撲”地,橫裏將葫蘆貫穿搠透,險些傷到老師父的手。看來,這法器也實屬平常。老師父魂兒差點飛了,繼而疼得肝顫,心疼他自己眼中的所謂上器。他沖銀蟾叫道:“好婦人,行以陰術,令本師現眼丟人。本師絕不輕饒於你。”怒忿之下,揮舞“仙”杖,以擊銀蟾。銀蟾已然通過之前的試驗,識出這老師父沒有啥高明之處,不須重視。周旋片時,她猛然一招“浪子踢球”。這腳來得迅疾而兇狠。老師父沒能躲開,中招在腹部,飛跌而出店門。肚子好懸放了炮。他那兩名徒弟,趕緊跑來攙扶。銀蟾怒叱道:“還不快滾?但作停留,但再打本店主意,當心姑奶奶將你們打成對半鬼兒。”師徒三人不敢還言,倉皇而去。
見銀蟾擊走捕妖客,鬼眾心放,齊伏而拜謝。銀蟾忙請他們快起,稱小事一樁,不值得謝。雙方親近,若於一家人。銀蟾乘機想要消解疑問,弄清楚這鬼店之來歷,又鬼兒們何以會停留陽世而未赴冥界。鬼眾也不隱瞞,娓娓道來。
原來,在大半年之前,福興客店夜遭賊劫。店家、客人男女老少多達十七、八口,慘遭橫禍,全被殺了。這家客店向來紅火,若非近來天氣不好,陰雨連綿,路客少些,怕是罹難者會更多。一班陰魂淒淒慘慘戚戚,痛哭悲號,久久不肯遠離屍軀,赴那陰間。前來拘索鬼魂的陰吏有些不耐煩,生拉硬扯,連罵帶打,強迫令去。
恰有九宮山瑞仙宮之主雙環道長夜裏出神閑游,至於這間,為怨氣所阻。鬼魂本就死得夠冤屈的了,還要受此非難,道長有些於心不忍。他請陰吏勿要對屈死鬼如是動粗。陰吏也會認人,見這位盡管屬於出神,算是魂魄,但不同尋常。所以,不敢得罪與冒犯。道長勸慰一班鬼魂,死後便當去陰司,早些轉世投胎,重還陽世。有屈有冤,可訴閻羅,請為做主並報恨。惡人、兇手終有一天會得報應。但是鬼兒們還是不肯去。自己在陽世活得好好的,也挺快樂,不甘心便這麽走了。再者,陰司遛一遭,須經歷一些關口。陰世陽世怕是一般黑,你知那邊會否重重刁難?聽說,也要奉好處打點上下。又說了,轉世投胎,知來世會是什麽樣子?投一個好胎還好,落於富貴人家可有的享受。但要投在窮困人家呢,不如前世,豈不虧也?
陰吏怒叱之胡言亂語。道長道鬼眾,不去投胎,便四處游蕩,也非長久之計。鬼眾認之真道,求乞幫忙。請他運用法術,將自己重新打回、打入本殼而覆生。但此請為道長拒絕,術法絕不可以隨意施行。但行,有違天循,自己怕會遭致神靈之譴。有鬼兒言,傳說中三壇海會大神哪咤魂附蓮花而還陽身,莫如也試驗一回。道長搖頭,言說哪咤乃天生神聖,並非凡人,故而他還身可成,而常者萬萬不能耳。辦法也不是沒有,但時間久些,過程也覆雜,需要鬼兒有耐心。鬼眾稱,只要是辦法,就好,不妨一試。道長言,需要鬼眾從此多多行善積德,或三年或五載,逐步陰體趨變陽身,血肉漸生,日加充實豐滿,便可重新立世。但又重新申明,時久,難忍耐也。自感等不急的,還是隨陰吏去為好。
鬼眾一聽,部分自覺耗不得,無奈步上黃泉路。而願意留下的,心念也各不相同。道長眼內不揉沙子,瞧出,內中有幾個因為平時做過一些壞事而不敢去陰司。知道那邊會論你生前是否造孽、悖理並輕重與否,待遇不同。做了缺德事,必遭刑罰,以為報應。那折磨,不是誰都能承受得了的。指望這類人端正自己,改過自新另走善路,以良行而救贖自己,一個字——“難”。即便初始或會好些,但很難堅持下去。且之善僅乃暫時,非出本心。即便有一天還得陽身,是否延續善行而不會還原本來面目,無法預估。而不能還陽身,幽魂亂蕩亂逛,出於內心的不平衡,或會作祟、作惡,危害陽間。從而,變成餓、惡之鬼。在將來某一天,也許要為正士所斬滅。所謂,一飲一啄,皆有定數。這並非道長所要看到的。莫如教這類鬼兒還是去地獄,走上一遭,輪回重生,或還會造就一個好人哩。因此,擇生前良善者而留之,店家全部並三名客人。
店家平素熱情待客,不以貧富區分,而是等同視之。且買賣公平,菜品、酒品上佳,足份且價廉。福興客店具有極好的口碑。道長道這班鬼兒:“你們莫如依舊操店下去,放利於路客,即為善行也。”由此,一班鬼兒繼續維持客店生意。也由此,本店變成了鬼店。為了行善,避免殺生,也所以才會只有素菜而無葷菜。至於所需資金,店家在地下埋藏有一些,未被盜劫。三五年免費供客,足夠。道長以朱筆在每一鬼兒的心口處畫了一個心形,加上一個符號,便於聚化血肉,早還陽身。又可以鎖住陰氣,免之浸淫陽人。贈傘幾把,可持而走於暴日之下而不傷鬼身,主要是為了平常外出購置材料。當然,材料請外邊送進也是可以的。
道長惡於殺店的賊人,而趁之再次尋找到目標並作案之時,運用術法致軟他們。從而,一班賊眾遭鄉人捕拿,送於監中。最後,獲判死罪,掉了腦袋。道長將賊眾所掠奪的錢財,悄然拿了一部分,饋贈店家,用於日常周轉。說周轉,實則全賠而不賺。一班鬼兒對於道長感激不盡。秉之願,持己願,從此這鬼店便開將下去,至於今日。初始,客莫敢投。但隨著名氣、名聲的大起大漲,路客便趨之若鶩。
銀蟾聽了鬼眾的介紹,恍然大悟。原來,裏頭還這麽一段隱情。
次日平明,銀蟾並丈夫白中玉辭別鬼店,繼續自己的行程。由打富江匯入江水之點——富池口而乘船,向江水下流走上一段。在武**鎮登北岸,覆轉旱路。聽說當地寺廟眾多,其中有一所著名的石佛寺,不妨前往一拜神佛。
夫婦正走著,卻見到有一班差役押解著多名和尚,也正行進。差役對和尚們毫不客氣,動輒打罵。和尚們則有的沈默,有的哭泣。好似用過刑,個個衣衫染血,走路踉蹌。銀蟾不禁納悶,這麽些和尚,到底犯了什麽罪過?
至於一處湖泊邊,差役指指點點一番,和尚們喏喏一陣。隨後,這夥人轉身欲去,自是回頭路。但突然有一名老僧掙脫開差役,“噗通”,投入湖泊之中。其他和尚一見,高呼:“方丈。”聲音中見出無比悲痛。但見老僧掙紮了幾下,沈浮幾遭,便落了底,再不見身影。這不是逃跑,而是自殺。可以看得出,老僧並不會水。差役們並沒施救,而是恨恨罵道:“這可惡的禿驢,畏罪自殺,死了也該。”押解其他一班和尚去了。
老僧隨後為銀蟾救起。溺水時間不長,還有的救,轉醒過來。但是老僧非但不感激恩情,反而埋怨恩人:“你為何要救我呀?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。”銀蟾道:“能活下去,何必要去死呢?”老僧道:“你這位女施主哪裏知道,無我活生之路耳,終歸一個死呀!”銀蟾問:“這話怎麽講?”老僧道:“一言難盡,也不妨吐上一吐,告訴於你。我們一班寺僧蒙受了天大的冤屈,無處可訴、無處可伸呀!”敘述事情。
老僧正是銀蟾並白中玉要去的石佛寺的住持方丈貞德長老。就在昨天,突然有官差闖入寺內,將這位長老並在寺全部和尚捉下。因由是,一班和尚謀財害命。謀害了前往江西南安府南康縣上任的新任知縣農炳忠,殺命八條。寺僧雖大呼冤枉,否認參與此案,但官家不認這個,押到縣衙門過堂審訊。這不禍從天降嗎?謀財害命的事情,自己何曾做過?到得堂上,知縣喝令諸僧交代罪行。和尚們實言沒幹過,招得什麽?沒的招呀!難道教編一個?這不沒罪找罪?官家見你無招,遂大刑伺候。這是慣用的一套,將諸僧挨個兒刑罰。但初始,一樣無的可招。一旦招了,接下又怎麽述說這作案經過?那遇害的農知縣的確在本寺寄宿過不假,但自己萬沒害他。
知縣方君宇見無招,教傳證人。證人上堂,諸僧明白了自己是怎麽被扯進案子的。這證人也同樣是一名和僧人,法號慈生,比較年青。長得白白凈凈,模樣挺好。他也是石佛寺上的和尚,前一年方剃的度,未知入寺的真實原因。慈生稱,自己親眼所見,又有哪幾名寺僧參與謀殺農知縣的案件當中。但是,被提僧眾們對此表示質疑。因為慈生不學好,前時在外頭勾搭人家的老婆。那家男人找到廟上問罪。住持貞德長老大怒,依照寺規,重重責罰了慈生一頓。而後,逐出山門。可設想,是這廝懷恨在心,捏造事實,誣告寺眾,行加報覆。但是,官家不理會這茬,只認準了寺僧犯罪。不招,好辦,接著用刑,動酷刑。看你終了屈服不屈服,有招無招。一班和尚有口莫辯,被折磨得皮開肉綻,難承其苦痛。最後,挺刑不過,被迫招認是自己犯罪。見財起意,謀害了農知縣一行人等。
方知縣又問,事後如何處置的屍體。諸僧答,埋了。方知縣將驚堂木一拍,怒道:“沈屍於水,怎麽言埋了?”諸僧忙順之而答:“是,是沈屍於水。”方知縣再問:“沈於什麽地方?”諸僧面面相覷,又哪裏知道沈屍何處?方知縣覆拍驚堂木,喝問:“是否沈屍距寺十多裏外的武山湖?”諸僧只能答“是”。方知縣又問及所劫財物及車馬何去,諸僧答財物收入寺房,車馬用於運載屍體之後,予鞭任自哪去。
方知縣錄完口供,將一班和尚(沒有被慈生指認的和尚不在其列,已經放去)羈押。轉過天來,教縣丞前去石佛寺起“贓”。另教捕頭押解人犯,去確認沈屍場所。這不過走一個過場。僧眾不知地點,會有官家給你指呀,“是這兒不?”諸僧只能答“是”。不承認,還得遭罪。銀蟾之遇,正是在確認沈屍地點。
貞德長老內心極度悲傷,也可說悲憤。遭此磨難,實屬不幸。餘外,還背上了賊的惡、臭名聲,也令古寺遭封。這教自己如何有臉存在世間?冤無可訴,到頭難免項吃一刀,還不如早些死掉而幹凈,也少歷幾日磨難。因此,他才會投水自盡。
銀蟾聽了貞德長老之述,義憤填膺(看出,老僧不像是說謊言誑語),“那糊塗官,不,不能算是糊塗官,而是混蛋官。如此武斷辦案,屈打成招,制造冤假錯案,草菅人命,天理難容。”對於寺僧遭受不白之冤,深表同情。有心替和尚們洗刷冤情而還清白與公道,但又該如何做呢?首要,查出真正的兇手,然這絕非易事。
卻此時,猛聽得那邊人聲嘈雜。未知發生何情,且聽下回分解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